心臟科專科黃曜東醫生想找渠王通渠,結果找來了通渠新手Paula,雖然架勢十足,實際上手卻一番手忙腳亂,不過通渠和通波仔的原理竟有不少相似之處,當通渠新手遇上心臟界「渠王」黃曜東醫生,醫生的通波仔經驗加上Paula的通渠工具,竟然也能成功通渠?究竟他們使用了甚麼新工具,又可以通波仔又可以通渠?
為甚麼要通波仔?
人的血管和水喉一樣,用的久、年紀大就自然會硬化、老化,當血管失去彈性,就很容易積聚斑塊,導致血管狹窄。尤其是飲食不檢點,像是喜歡吃肥膩、煎炸、高糖份的食物,脂肪積聚會更快、斑塊更易形成,有機會令心臟血管堵塞。如果情況嚴重,血管完全堵塞,就會造成心肌梗塞,即俗稱的心臟病發,置之不理隨時會猝死!就像水渠堵塞要找師傅通渠一樣,這時候就需要進行緊急通波仔手術,透過在血管植入球囊及支架,令血管恢復暢通。
第一步:看清血管情況
進行通波仔手術之前,首先要了解清楚血管堵塞的情況,新的血管造影技術—血管內腔超聲波(IVUS),透過聲波反射生成影像,可以觀察到冠狀動脈內斑塊的分布、大小及結構,以及了解血管狹窄的程度,從而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包括使用的支架種類、長度、大小等,或者判斷是否需要透過其他途徑清除硬塊,再進行通波仔手術。
第二步:轉碎粥樣斑塊
如果血管造影發現血管鈣化、硬化情況嚴重,醫生判斷一般通波仔手術的球囊未必可以順利擴張,就會先採取其他方法消除粥樣斑塊,其中一種技術是高速旋轉研磨術(Rotablator),利用一個超高速旋轉的鑽石鑽頭,將斑塊、鈣化組織磨成幼細的粉末,令血管恢復暢通,再植入支架。
第三步:震散深層斑塊
有時候血管鈣化或狹窄情況嚴重,部分深層鈣化斑塊,即使利用超高速的鑽頭也不能有效清除,這時候就需要用到另一個新技術—衝擊波球囊(IVL),釋放出局部的高能量波段,震散深層鈣化斑塊,令血管回復彈性,才可以順利植入支架。
術後保養同樣重要
即使成功植入支架,通波仔後也並非一了百了。就像通渠後也要注意保養渠道、定期維修檢查一樣,病人術後仍然要繼續服藥、控制好三高(血壓、血糖及膽固醇),另外亦需改善生活習慣,如多做運動、保持健康均衡的飲食,以及即使沒有感到不適也要定期覆診,讓醫生跟進病情,才可以有效避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