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油炸的乾米粉、米線、河粉因為被認為較健康兼方便烹調,是港人除了米飯外的日常主食。消委會測試市面上30款米製麵食樣本,測試項目包括金屬污染物、營養素含量及致敏物麩質,亦檢視了樣本的標籤資料。除7款樣本因為包裝上的營養標籤包含了調味粉或醬汁等配料而未能直接比較外,餘下23款樣本中,發現7成(17款)樣本檢測出的營養素含量,與營養標籤不符,最嚴重的1款乾金邊粉樣本的鈉含量,與標示差逾41倍。
~
9款米製麵食含砒霜
如果稻米種植的土地受到金屬污染物污染,而麵食使用了受污染的稻米作為原材料,其金屬污染物含量自然會偏高,測試發現有24款樣本檢出鎘,14款檢出鉻,以及9款檢出俗稱「砒霜」的致癌物無機砷,當中最高的源順有機白米米粉的砒霜含量每公斤有0.16毫克。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日食用1.1公斤,即煮熟後約20碗,攝取量才超標。所以在一般情況下,食用該樣本應不會影響健康。但若是也長期大量進食其他無機砷含量較高的食品,例如受污染的貝類和白米,就有可能會構成健康風險。
~
高鈉陷阱
高世衞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少於2000毫克鈉,多個樣本檢出的鈉含量高於標示值的120%,(以下鈉含量為每100克)
- 「喜越」河粉含215毫克與標示值相差逾20倍、
- 越南「Bich Chi」乾河粉「Vina Noodle」302毫克鈉及乾金邊粉「Tapioca rice sticks」422毫克鈉,與標示值相差分別29倍及41倍。
- 膳府Rice Noodles含723毫克,食用1份不連湯就攝入每日上限約4成。
2款含麩質沒標示 過敏要留神
測試發現有2款樣本驗出麩質,分別是「新東陽」特級新竹米粉及「新豐」米線,但沒有依規例作出標示。對麩質敏感的人士進食有關產品後,可能會出現嘔吐、腹瀉、哮喘、濕疹等症狀。
~
延伸閱讀:消委會測試乾意粉 全含昆蟲6成含霉菌 或增食物中毒及致癌風險
~
食麵無咁易肥?
一般人認為吃飯較吃米製麵食更易致肥,其實控制食量才是關鍵。進食1份56.2克的乾米粉攝入的能量(約200千卡)比吃1碗白飯所攝入的能量低(約260千卡),但如需進食2份,所攝入的能量則比吃1碗白飯高。至於進食1份201.9克的保鮮米線攝入的能量(約285千卡),又略高於1碗白飯。不少麵食附有調味粉、醬油包等配料,如以此作為湯底,會增加脂肪和糖的攝入。
~
河粉高脂嗎?
坊間流傳河粉脂肪含量高,應該少吃,原來要視乎河粉的種類。測試結果顯示全部樣本都屬低脂食品。Bich Chi Vina Noodle 甚至不含脂肪。但粉麵店的濕河粉,製作時或會於河粉表面掃油,令口感軟滑,脂肪含量可能因此而較高。
食用米製麵食時,應搭配優質蛋白質食物(例如瘦肉、魚、蛋和豆腐)和蔬菜;留意麵食隨附的調味粉或醬汁的營養素含量,注意使用分量,亦盡量不要喝湯,以免攝入過多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