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孕媽必修課!5大妊娠地雷逐一拆解

【孕媽安心攻略】5大妊娠併發症全解析!高齡產婦必學

分享: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whatsapp
分享在 email
分享在 telegram

懷孕是充滿期待的旅程,但對部分孕婦來說,卻可能面臨「高危妊娠」的威脅。高危妊娠是指孕婦或胎兒在懷孕期間出現健康風險的狀況,若未能及時發現與處理,可能危及母嬰安全。隨著現代女性晚育比例增加,以及生活型態改變,妊娠併發症的發生率也隨之上升。本文將解析5大常見妊娠併發症,幫助準媽媽們掌握關鍵知識,守護孕期健康。

妊娠併發症最常見的妊娠糖尿病(GDM)是懷孕期間首次出現或被發現的糖代謝異常,通常在孕中期篩查確診,可能增加母嬰併發症風險(如巨嬰兒、早產等)。
妊娠併發症最常見的妊娠糖尿病(GDM)是懷孕期間首次出現或被發現的糖代謝異常,通常在孕中期篩查確診,可能增加母嬰併發症風險(如巨嬰兒、早產等)。
妊娠併發症最常見的甜蜜殺手「妊娠糖尿病」:吃錯恐害寶寶巨嬰症

這是懷孕期間最常見的問題,主要發生在妊娠中期後。當孕婦的身體無法產生足夠胰島素來調節血糖時,就會導致血糖升高。這種狀況不僅可能造成胎兒過大,增加難產風險,還可能引發新生兒低血糖等問題。高風險族群包括高齡產婦、家族糖尿病史或孕前體重過重者。妊娠糖尿病的症狀通常不明顯,許多孕婦可能僅感到異常口渴或頻尿,因此定期產檢中的血糖篩檢格外重要。若確診為妊娠糖尿病,醫生通常會建議調整飲食,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並搭配適度運動,少數情況可能需要胰島素治療。雖然多數產婦在分娩後血糖會恢復正常,但未來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仍較高。

~

沉默殺機「子癇前症」:頭痛、水腫別當正常現象

妊娠毒血症(子癇前症)是一種嚴重的妊娠併發症,特徵是懷孕20週後出現高血壓與蛋白尿。這種狀況可能快速惡化,導致抽搐(子癇症)、器官衰竭,甚至危及母嬰生命。子癇前症的確切原因尚不明確,但與胎盤功能異常、血管內皮損傷等因素有關。高齡產婦、多胞胎妊娠、慢性高血壓患者或先前有子癇前症病史者,風險特別高。子癇前症的早期症狀包括持續頭痛、視力模糊、上腹部疼痛與異常水腫。定期測量血壓與尿液檢查是早期發現的女關鍵。治療上,輕度案例可能只需密切監測與休息,嚴重者則需要住院並使用降血壓藥物,必要時需提前分娩以保護母嬰安全。

延伸閱讀:中大與家計會「高危配偶遺傳病基因篩查」 免費為父母檢測302種遺傳疾病

~

出血警報「前置胎盤」:無痛見血比陣痛更可怕

前置胎盤是指胎盤附著於子宮下段,部分或完全覆蓋子宮頸口的狀況。這種異常位置可能在妊娠後期或分娩時引發無痛性陰道出血,嚴重時可能導致休克。高齡產婦、多次流產史、剖腹產史或子宮手術過的孕婦,發生前置胎盤的機率較高。前置胎盤通常在妊娠中期後的超聲波檢查中發現。若確診,醫生會根據出血程度與妊娠週數制定管理計劃。輕微出血者可能需要絕對臥床休息,而大量出血或危及生命時,則需立即進行剖腹產。

~

妊娠併發症之一:妊娠毒血症的成因與影響。
妊娠併發症之一:妊娠毒血症的成因與影響。
隱形危機「胎兒生長遲滯」:寶寶太小反而更危險

胎兒生長受限:這是指胎兒體重低於同妊娠週數的90%以下,可能源於胎盤功能不足、母體營養不良或胎兒先天異常。這種狀況不僅增加早產風險,還可能影響胎兒長期的神經發育與代謝健康。孕婦若有高血壓、吸煙、酗酒或營養攝取不足等狀況,特別容易發生胎兒生長問題。胎兒生長受限的診斷主要依靠定期超聲波檢查,測量子宮底高度與胎兒生長曲線。若發現異常,醫生可能會建議增加產檢頻率,監測胎兒健康狀況,並評估是否需要提前分娩。孕婦可透過均衡飲食、戒除不良習慣與適當休息來降低風險。

正確胎位及胎盤前置的孕婦對比圖,這種異常位置可能在妊娠後期或分娩時引發無痛性陰道出血,嚴重時可能導致休克。
正確胎位及胎盤前置的孕婦對比圖,這種異常位置可能在妊娠後期或分娩時引發無痛性陰道出血,嚴重時可能導致休克。
倒數計時「早產風暴」:別讓寶寶來太早!

早產:這是指妊娠未滿37週即分娩的狀況,早產兒可能面臨呼吸、消化與免疫系統未成熟的風險。感染、子宮頸機能不全、多胞胎或壓力等因素,都可能觸發早產。醫生可能會建議臥床休息、使用藥物延緩分娩,或施打藥物促進胎兒肺部成熟。對於高風險孕婦,妊娠期間應避免過度勞累,並注意感染控制,以降低早產發生率。

~

守護母嬰健康:早期發現,安心迎接新生命

高危妊娠雖然令人擔憂,但現代醫學的進步已大幅提升母嬰安全。定期產檢、均衡營養與適當休息,是預防妊娠併發症的基礎。若被診斷為高危妊娠,準媽媽們無需過度恐慌,配合醫生建議並選擇具備完善照護資源的醫療院所,多數狀況都能獲得良好控制。

婦產科專科張凱晴醫生。
婦產科專科張凱晴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