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乳綢繆」高危乳腺普查計劃

分享: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whatsapp
分享在 email
分享在 telegram

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每15名女士便有一位患有乳癌。由於病發率較高,尤其建議帶有基因突變的高危人士必需密切監測,透過不同方法全面檢查乳房,以免漏診。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主席鄺靄慧教授引述國際指引指出,具有BRCA或其他高危基因突變的人士,應從25歲開始進行全面的乳房檢查,包括臨床檢查、乳房超聲波、乳房磁力共振掃描(MRI)及二維或三維立體乳房X光造影。然而,公眾亦未必知道定期全面檢查的重要性,加上這些檢查項目費用不菲,低收入人士未必能負擔得起,或大大增加漏診的機會。為了讓更多高危人士更能及早診斷乳癌,以免錯失治療機會,演變成不能治癒的晚期乳癌,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推出「未乳綢繆」高危乳腺普查計劃,由港安醫院慈善基金全力支持、滙豐保險贊助,以及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放射診斷部、養和醫院、香港婦女影像診斷中心和全仁醫學診斷中心支持,為符合資格的高危人士全額支付全面乳房檢查費用,項目包括乳房超聲波、三維立體乳房X光造影及乳房磁力共振掃描(MRI)。

「未乳綢繆」高危乳腺普查計劃,是首個為合資格人士全額支付包括三維立體乳房X光造影、乳房超聲波及乳房磁力共振掃描(MRI)的全面檢測計劃。
「未乳綢繆」高危乳腺普查計劃,是首個為合資格人士全額支付包括三維立體乳房X光造影、乳房超聲波及乳房磁力共振掃描(MRI)的全面檢測計劃。

基因突變攜帶者乳癌風險高達十倍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在本港女性致命癌症中排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大腸癌,2016年有超過4,100宗女性乳癌的新登記個案,當中約10%至15%是由基因突變引起,BRCA為乳癌中最常見的基因突變,有一半機會遺傳給下一代。數據顯示,帶有BRCA或其他高危基因突變的女士患乳癌的風險較普通女性高達十倍,約七成會在70歲前患上乳癌。而患上乳癌並接受治療的基因突變攜帶者,亦容易出現對側性乳癌。研究發現,基因突變的乳癌患者進行乳房保留手術後,有近四成(37%)機會在另外一個乳房出現惡性腫瘤。鄺靄慧教授建議,若有乳癌家族史、早發性乳癌或三陰性乳癌患者,或直系親屬帶有BRCA或其他高危基因突變攜帶者的人士,應及早進行基因測試,以檢查是否帶有BRCA或其他相關的高危基因突變。

延伸閱讀 : 術前治療縮小腫瘤 增保乳機會

乳房磁力共振掃描(MRI)助偵測早期乳癌

帶有BRCA或其他高危基因突變的女士除了患乳癌風險較高,患上較難及早發現的「三陰性乳癌」的機會亦較高,而且基因突變誘發的乳癌患者一般較年輕,年輕的亞洲女性其乳房組織密度較高,在照乳房X光或超聲波時有機會容易出現假陰性結果。因此需要定期作全面乳房檢查才能更準確偵測乳癌。鄺教授引述資料庫的最新數據指出,296名基因突變攜帶者進行定期篩查後,有乳癌病史的組別中,約12%在原本患癌的乳房出現復發或在另一邊乳房發現新的乳癌;而沒有癌症病史的組別中,亦有12%被確診乳癌,當中八成(78%)為早期乳癌(0至1期);所有被確診的患者中,半數是以乳房磁力共振掃描(MRI)偵測到乳癌,而且全部為早期乳癌,反映定期而全面的乳房檢查有助及早確診。鄺教授表示乳房磁力共振掃描(MRI)、加上乳房超聲波檢查,有助偵測早期癌症,而三維立體乳房X光造影技術在高密度的乳房組織更能準確偵察乳癌及發現到更微細的腫瘤,三管齊下能大大提高早期乳癌的偵測率。

國際指引提倡全面檢查

國際指引建議帶有BRCA或其他高危基因突變的女性,由25歲開始每年須進行一次乳房磁力共振(MRI),期間如有需要,則相隔6個月進行一次乳房X光造影;而30歲至75歲的人士,則必須每6個月進行一次乳房檢查,以乳房磁力共振掃描(MRI)及乳房X光造影作間隔篩查,如有需要應考慮採用三維乳房X光造影。即使是已接受乳癌治療而保留了乳房的患者,亦應每6個月檢查一次,以乳房磁力共振掃描(MRI)及乳房X光造影作間隔篩查。

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主席鄺靄慧教授
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主席鄺靄慧教授。

「未乳綢繆」高危乳腺普查計劃

由於普遍認知不足,加上全面乳房檢查費用高昂,公眾未必了解全面檢查的重要性,容易忽視病發或復發風險。此外,公立醫院暫時未有一個確實的服務及全面普查計劃。有見及此,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推出全港首個全面檢查資助項目一「未乳綢繆」高危乳腺普查計劃,助合資格的高危人士全數支付乳房全面檢查,包括乳房超聲波、乳房磁力共振掃描(MRI),以及準確度較高的三維立體乳房X光造影,受惠人士包括帶有BRCA或其他高危基因突變的乳癌患者、康復者或帶有相關基因突變而沒有乳癌的高危人士,並以中至低收入戶為優先對象,接受早期乳癌普查,計劃需經由醫生轉介,以及接受入息審查,查詢詳情可致電: 3155 6500 或登入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