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巴士地鐵車廂裡,醫院候診區總能看到長輩們緊盯手機,他們看的不是新聞,也不是養生節目,而是一部又一部情節誇張、聲音浮誇的「倫理故事」短視頻。這些狗血短劇以誇張的家庭矛盾、狗血劇情為賣點,讓老人一刷就停不下來。這類娛樂方式看似無害,卻在不知不覺間影響著老年人的視力、聽力、心理健康,形成一場隱形的健康危機!

銀髮族長時間盯螢幕 視力斷崖式下降
經常看到家裡的長老全神貫注盯著手機,一動不動,完全不眨眼,以為有什麼大新聞,其實就是被短視頻「定住」了!
視力加速退化:螢幕藍光會傷害視網膜,長時間看手機容易導致乾眼症、黃斑部病變、甚至增加青光眼風險!
眼壓飆升:醫學研究發現,60歲以上的人連續看手機屏幕超過30分鐘,眼壓會明顯升高,提高青光眼發作風險!
夜間觀看更糟糕:在昏暗環境下高亮度看手機,視力退化速度比年輕人快40%!
護眼妙招:
- 定時休息——每看手機30分鐘,閉眼或遠眺5分鐘,讓眼睛放鬆!
- 調整螢幕設定——教長輩開啟「夜間模式」,降低藍光對眼睛的傷害!
- 多眺望遠方——提醒長者多看看窗外風景,或搭配簡單眼部運動,減緩視力下降!

公車、診所開大聲公,聽力、心血管健康都受害!
相信大家都有這種經驗:搭公車、排診所時,某位乘客突然手機放大喇叭,聲音超大、旁白浮誇,讓人措手不及。
突如其來的噪音,影響心血管健康:醫學研究指出,突發的大音量聲音可能令人血壓升高、心跳加速,甚至誘發心血管疾病!長期處於嘈雜環境,還可能影響聽力,加重耳朵負擔。
影響他人,引發公共場合衝突:地鐵、公車、醫院候診區,大家都想安靜一下,結果長輩開大喇叭,讓周圍的人皺眉嘆氣,甚至因此起爭執,影響社會和諧。

減少噪音影響的方法:
- 推薦骨傳導耳機——不用塞耳朵,減少聽力受損風險,也能讓長輩聽得更清楚!
- 溫和提醒——「爸媽,調小聲點,這樣自己聽也比較舒服哦!」
- 定期檢查聽力——確認耳朵健康,避免因聽力下降而習慣開大音量!關心長輩聽力健康,也讓公共空間更和諧,一舉兩得!
情緒中毒,越看越焦慮,家庭關係變緊張!
這些倫理劇短視頻,內容幾乎千篇一律:
「媳婦不孝,婆婆被趕出家門!」
「兒子養老不負責,老太太悽慘收場!」
這些粗製濫造的倫理故事往往充斥著誇張的情節和扭曲的價值觀。長期沉浸其中,會導致老年人對現實產生認知偏差,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一些視頻刻意製造家庭矛盾,誇大婆媳衝突,可能引發老年人的焦慮和猜疑心理。長輩看了之後,開始懷疑自己的子女,覺得自己以後也會被拋棄,甚至跟家人發生爭執!
建立健康心理屏障:
- 導入正向內容——推薦健康養生、美食旅遊等影片,減少負面資訊影響!
- 多陪伴多聊天——主動關心長輩的想法,幫助他們建立更健康的資訊來源!
- 培養多元興趣——鼓勵參加社區活動、種花養寵物,讓生活更充實,減少手機依賴!
延伸閱讀:6個表徵及早發現重症肌無力症! 眼皮下垂唔係衰老咁簡單!
~
久坐不動,健康全面下滑!
「爸媽,去散步吧!」
「等一下,這個故事還沒看完!」
長輩沉迷這些視頻,經常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不動 ,極度影響健康:
📌 血液循環變差,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
📌 肌肉流失,行動力下降,跌倒風險大增!
📌 肥胖、糖尿病、關節炎等慢性病更嚴重!
如何令他們動起來?
- 設定「站起來提醒」,提醒長輩每看30分鐘就起來活動一下!
- 鼓勵他們參加社區運動班(如太極、舞蹈、健走),讓運動變得有趣!
- 親子互動+運動,一起去公園散步、種花,增加身體活動量!
適量娛樂 OK,但健康最重要!
長輩沉迷「狗血倫理劇」,不只是影響視力和聽力,還可能讓心情低落、健康惡化、家庭關係變緊張!讓我們一起幫助長輩享受科技,但不被科技綁架,擁抱更健康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