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痛風成因 /位置 /飲食 與糖尿病、高血壓及腎衰竭4者息息相關

解構痛風成因 /位置 /飲食 與糖尿病、高血壓及腎衰竭4者息息相關

分享: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whatsapp
分享在 email
分享在 telegram

除了關節痛,患上痛風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是要戒口,香港大學最近的研究指出,港人的痛風患病率由2006年的1.56%上升至2016年的2.92%,而65 歲以下的男士的痛風患病率較女性的高4倍。痛風常見於40至60歲的男士,但近年有年輕化趨勢,有數據指出40以下人士,每100人就有6位尿酸過高,有機會演變成痛風症,所以若關節莫名劇痛,尤其腳趾公痛,切勿掉以輕心。

痛風(GOUT)成因 /位置 /飲食  與糖尿病、高血壓及腎衰竭4者息息相關。
痛風(GOUT)成因 /位置 /飲食  與糖尿病、高血壓及腎衰竭4者息息相關

排不走的尿酸成痛風元凶

痛風是由於血液中含量過多尿酸所引致,尿酸是普林(嘌呤)的分解物,而普林是一種自然存在於身體組織內和許多食物中的物質。在正常的情況下,身體會透過腎臟將7成的尿酸隨尿液排出體外,剩餘的就經腸道排出。然而,由於過量產生或排泄不足,尿酸便會積聚於血液中,當尿酸結晶成針狀尿酸鹽和在關節或周圍組織沉澱時,便會導致炎症和誘發痛風。通過驗血檢查,若男士尿酸水平高過7.0 mg/dl,女士尿酸值高過6.0mg/dl便屬尿酸過高。

~

痛風初發通常是腳趾公痛

  • 痛風在初期發作時通常影響較遠及體溫較低、尿酸容易沉積的腳趾關節,大拇趾就是最常受影響的關節,會在短時間內出現紅腫熱痛的發炎症狀;
  • 繼而會影響到踝關節、膝關節、手指關節、手腕和手肘;
  • 初次發作的痛風通常會於一至兩星期內逐漸消散;
  • 若患者沒有適當的處理,痛風發作的次數會愈趨頻密;
  • 持久的高尿酸血症和反復發作的炎症可導致慢性痛風關節炎,形成痛風石,令關節永久受損甚至變形
痛風在初期發作時通常影響較遠及體溫較低、尿酸容易沉積的腳趾關節。
痛風在初期發作時通常影響較遠及體溫較低、尿酸容易沉積的腳趾關節。

~

延伸閱讀 : 腎病患者染新冠入ICU風險最高 新一代糖尿藥SGLT-2i證可減4成腎病惡化及死亡

~

痛風與腎功能互相影響

很多痛風患者錯誤地以為「無痛,便無問題」,卻不知道尿酸晶體仍可在痛風發作的間歇期,靜靜地沉澱於關節、軟組織或腎臟內。治療痛風不只是要避免發作和關節痛,也在於預防痛風關節炎對關節造成的破壞,還有更重要的是保存腎功能及預防其他併發症。

  1. 當糖尿病患者腎功能受損,排出尿酸的能力就會減弱,有機會引發高尿酸而引致痛風發作。
  2. 部分糖尿患者如因心臟有問題而需服用利尿劑,也可能會增加尿酸的水平。
  3. 長期高尿酸有機會於腎臟積聚尿酸結晶形成腎石,進一步令糖尿腎病患者腎功能惡化。
  4. 高血壓會令腎臟的小血管收窄或拉緊,令腎臟無法進行正常的過濾工作,使多餘的水份、鹽份和毒素無法排出體外。
  5. 部分痛風患者服用的止痛藥也有機會損害腎臟功能。因此痛風與糖尿病、高血壓及腎衰竭4者是息息相關的。
常見的熱門火鍋食材均屬高嘌呤的海鮮、肉類及滋補湯底等,打邊爐除咗高脂高納,仲係痛風元凶!
常見的熱門火鍋食材均屬高嘌呤的海鮮、肉類及滋補湯底等,打邊爐除咗高脂高納,仲係痛風元凶!

5招預防痛風發作

  1. 有研究顯示,肥胖者患有痛風的風險是正常體重人士的3至4倍,因此要預防痛風就須減肥減重、控制飲食、減少進食高嘌呤的食物如內臟、海產等;
  2. 少飲老火湯及打邊爐,偶然進食亦應選清湯底及低嘌呤的食物,打邊爐時更要避免連湯飲用;
  3. 多喝水,多排尿,適量運動,運動時痛風患者要比平常人更注意補充水份,因為缺水會令排出尿酸的能力減弱,導致痛風發作;
  4. 注意關節的保暖,溫度越低,尿酸越容易在關節腔形成結晶,加上天氣冷,水分攝取減少導致尿量減少,體內尿酸加速累積,更易誘發痛風;
  5.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進食量,可能會因此多進食了肉類而令嘌呤上升,因此應向營養師諮詢,在減少澱粉質後應以何種食物取代。

治療痛風

現時未有方法根治痛風,患者只能透過服用處方藥物及適當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來治療。要預防痛風發作首先要將尿酸穩定在目標水平之內,即降低至<6毫克/分升或<0.36毫摩爾/ L以下,才可有效預防痛風發作及高尿酸所導致的併發症。藥物的作用是令尿酸慢慢溶解及排走,過程可能需要1-2年。如果患者在1年內有2次痛風發作,又或者腎功能比較差,以及有其他風險因素,便要考慮盡早開始降尿酸治療,從而改善長期尿酸水平。

衛生署 : 痛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