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心跳過快所指的「快」,即是跳有幾快?醫學定義一般指平靜狀態下,心跳範圍在每分鐘60至100次之間都屬正常水平,但有醫生提醒,基於人人體質不同,斷定有否不正常心跳過快不能只看數字,還要多作自我觀察,曾經心跳快到呼吸困難、頭暈不適者,或持續心跳120以上更應盡快求醫,因為心室性心跳過快有機會引致猝死,若有需要可加裝除顫器以減低風險。
辨識心跳過快要靠觀察
事實人體心臟跳動速率會隨活動量、心情和體溫加快,可能的「正常」原因有很多,簡單如做運動、情緒壓力、睡眠不足,或是女性常見的貧血、甲亢病因,甚至疫情期間接種疫苗或染疫,都可令基本心率提升。
所以想辨識自己有否不正常心跳過快問題,平日觀察最為重要。心臟科專科醫生劉駿良解釋:「例如每日返工都走同一段路,若近日行經時漸漸自覺心跳沒由來的怦怦聲跳快很多,又或心跳急到有點頭暈不適,出現類似情況都建議考慮求醫,查找身體有否關乎心臟的結構性問題。」
心室性心跳過快易猝死
臨床因心臟結構問題導致心率不正,令人容易心跳加快的病症,常見有二,其一是室上性心跳過快,病因包括心臟電傳導系統異常的旁電線心跳過快、心房顫動等,病人通常經藥物或微創消融手術可改善病情。
另一相關病症是心室性心跳過快,劉駿良醫生強調此症病發時因心室急速跳動,患者心臟未能有效泵血導致血壓低,若發病持續可誘發頭暈、休克,不及時急救有猝死風險。「這是很危險的心跳問題,加上病因可能性多,例如有急性心肌梗塞、電解質不平衡、遺傳性心率疾病等,部份患者需立刻處理誘發病因,另一類患者則需加裝植入式心臟除顫器,以防猝死。」
高風險可安排生理測試
基於危險性高,他建議高風險患者如曾經心肌梗塞、有先天性心率不正家族病史,或有嚴重三高、冠心病、心臟衰竭等病人,即使病徵輕微,也可透過一至三日心電圖檢測,如有嚴重病徵如休克,可考慮植入式心臟監測儀,嘗試「捕捉」有否短暫性心跳過快問題。
「至於有懷疑心室性心律不正可考慮介入性檢查,安排以微創導管進行生理測試,嘗試透過導管主動刺激心臟,若能誘發心室跳動紊亂徵狀,即代表罹患心室性心跳過快的機率很大,已可植入除顫器作為預防治療。」
新除顫器兼具起搏功能
說到心臟除顫器,過往研究發現當儀器發出電流電擊心臟,會出現類似被打心口一拳的痛楚,普遍對病人身、心理都有影響,尤其電擊次數頻密,更易加劇患者驚恐情緒。幸而隨著科研發展,現時內置iATP人工智能的新一代除顫器,可一機兼具抗心動起搏及電擊功能,有效減少病人的困擾。
劉駿良醫生表示,新一代除顫器有兩個特定模式逆轉心跳問題。「模式一是新功能的探測心率,透過智能預判分析,如發現心跳有不正常加快,儀器會以持續起搏方式進行治療,期間病人完全無感覺,變相在減少電擊次數之餘,亦能調整心跳、減低猝死風險。」而模式二的電擊治療,則會在一開始探測到心率異常紊亂,又或起搏治療無效時,除顫器自動發送較高能量電流刺激心臟,使恢復正常心跳。
由於新一代除顫器體積較細、電量壽命亦較之前增加13%,他相信病人應用的舒適感及實用性都可改善。至於病人適用哪款除顫器治療,則需由醫生經過詳細檢查及估後再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