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是香港排名第二的致命癌症殺手,根據衛生署的資料,在二零二零年,大腸癌就佔全港癌症新症總數中的14.9%。而在二零二一年,大腸癌佔本港癌症死亡個案的15.2%。大腸癌主要由大腸瘜肉演變而成,如果未有及早發現瘜肉的話,確實有機會演變成癌症。大腸癌的危險不容小覷,由於在早期大腸癌症狀難以輕易察覺,很多人容易將大腸癌與普通腸胃問題混淆,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而大腸鏡則成為及早發現大腸瘜肉或癌症的一大方法,究竟大腸鏡是什麽?其又如何在預防大腸癌中發揮作用?
大腸鏡如何進行?
大腸鏡即是下消化道内窺鏡檢查,醫生會透過一條直徑約半吋,柔軟可彎曲,並裝有鏡頭的軟導管,從患者的肛門進入腸道檢查,查看肛門、直腸、結腸、盲腸等部位是否出現腫瘤、瘜肉和發炎出血等。部分醫生亦會額外進入末端小腸,排除炎症性腸病等小腸病變。腸鏡過程約需要半小時。檢查時,醫生或會抽取組織化驗。
一般在進行大腸鏡檢查前,都會建議患者事前三天進行低纖維飲食,並在前一晚服用協助排清大便的藥物。在進行檢查前的6小時,需要禁食。在正式檢查前,醫生亦可能會按患者需要而選擇麻醉方式,降低患者焦慮及不適感覺,令大腸鏡檢查可以順利完成。
什麽情況下我們需要進行大腸鏡檢查?
一般而言,當任何人發覺自己身體出現大腸癌症狀,都會建議盡快進行大腸鏡檢查。症狀如:
1)大便帶呈鮮紅或深紅的血
2)大便習慣改變,如一時便秘,一時肚瀉
3)腹部不適,經常出現肚漲、腸抽筋的感覺
4)體重無故下降
大腸癌年輕化
由於大腸癌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跡象,且早期症狀不明顯,部分國家例如美國,會建議45歲起開始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查。而大腸鏡檢查則有助發現、切除瘜肉,以免其演變成癌症。尤其是屬於大腸癌高危群組的人士,如直系親屬或家族中曾有大腸癌病例、有吸煙、酗酒等習慣等,應該諮詢醫生意見,在適當的年齡和根據風險評估安排大腸鏡檢查。
延伸閱讀:大腸癌有得預防!做呢1件事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