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癌屬「可治癒的癌症」 存活率逾50%
淋巴癌是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每年約有一千名患者,現時已知的淋巴癌超過一百種,其症狀千變萬化,除了常見的淋巴結腫大,一些看似平常的病徵,例如長期不明的胃痛或皮膚痕癢,都可能是淋巴癌的症狀。香港血癌基金副會長、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教授表示:「今年全球淋巴癌關注日正是希望提醒市民密切留意自己身體狀況,一旦有任何症狀,應立即求診,而現時有多種藥物治療淋巴癌,市民即使不幸患病,甚至復發,都無需過份擔心。」
逾半港人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患癌風險增
淋巴細胞是白血球的一種,可通過血液傳遞至身體各個部位,若細胞發生惡性病變,便會形成腫瘤,因此淋巴癌不單可在淋巴結生長,更可在全身不同部位病發,以胃部較常見,梁教授指:「中大2017年綜合研究發現逾半數香港人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而此細菌與胃淋巴癌有密切關係,它可引致胃發炎,當胃有發炎跡象,淋巴細胞便會在胃部積聚生長,以發揮對抗細菌的功能,如果細胞在胃部病變,便有機會導致胃淋巴癌。」胃淋巴癌的症狀是腸胃不適,例如胃痛、消化不良,梁教授提醒市民:「由於這些症狀普遍,很多人會忽略或自行食藥,若症狀持續,應立即求醫,並將所有症狀告訴醫生,不要以為症狀輕微而忽略,任何症狀都可能是線索。」
皮膚痕癢或是警號
由於淋巴癌種類繁多,症狀較多樣化,梁教授指:「如果在頸部、腋下、大腿出現淋巴結腫大,患者會十分容易察覺及求診,但若淋巴癌發生在非淋巴結位置,例如胃、胸,即使有其他症狀,患者會容易掉以輕心,導致求診時往往已達晚期。」77歲的黃太2年前有皮膚痕癢、易累、無胃口、心口翳悶等問題,她以為是「年紀大,機器壞」,所以即使用不同的藥膏或抓損皮膚,皮膚痕癢的問題仍未解決,她都沒有求診。直至一次驗血結果顯示白血球數字異常,進一步檢查時才發現她患有第4期淋巴癌,並已擴散到骨髓,隨後做掃瞄更發現胸口有淋巴瘤,最後黃太使用了標靶治療及化療,只進行了1-2個療程,已解決皮膚痕癢及心口翳悶等問題,並順利完成整個療程,目前身體無大礙
淋巴癌存活率逾五成
現時淋巴癌的藥物科研方面較為領先,令到淋巴癌的治癒率比其他癌症高,香港每年約有一千名淋巴癌患者,存活率逾五成,當中部份淋巴癌的存活率更高達八成。另一皮膚淋巴癌患者溫先生雖然經歷兩次復發,但經過多種藥物治療及骨髓移植,現在腫瘤已達到「完全緩解」,身體狀況良好,梁教授表示:「治療最重要的因素是淋巴癌的種類,早期或晚期、慢性或急性反而不重要,現時有多種藥物幫助淋巴癌患者,所以確診後無需過份害怕,應樂觀面對及接受適當的治療。」